发布日期:2025-06-24 浏览次数:
6月19日,广东省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暨广东省科技金融典型案例发布会在广州举行。50个科技金融典型案例、人保财险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保险服务中心及首份《广东省保险业赋能新质生产力调研报告》等同步亮相。
为全力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推动更多创新实践在粤落地,广东省科技金融典型案例征集推广活动于2025年初正式启动。这是广东首次由金融管理部门与科技主管部门联动举行的科技金融典型案例征集推广活动。
案例征集期间,吸引了来自广东全省各地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踊跃参与,共征集到369个案例,申报或推荐主体来自全省21个地市,主体类型涵盖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保险、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等。
主办方组织专家从合规性、创新性、实效性和示范性等角度,对案例进行讨论和评议后,最终确定了50个典型案例,这50个典型案例广泛覆盖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模式和创新业态,充分展现了广东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深度探索与实践成果。
以入围案例“低空飞行器综合保险为低空经济‘起飞’护航”为例。这是全国首个服务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地方性示范保险产品——“广东省低空飞行器综合保险”,由中国人保财险与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广汽研究院等低空飞行器代表性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后开发。产品落地后,广东人保财险已为12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5000万元,其他保险主体正在陆续加入。
“广州市首单生物药械科技保险项目助力药械企业科研创新”案例中,则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首次运用于当地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了共计238万元金额风险保障。
本次会议旨在对广东科技金融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与深化推进,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媒体等近200名嘉宾参会。
除了发布典型案例以形成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示范效应以外,此次会议还推动了一批重要项目的启动落地,举行了广东省“股贷担保租”联合服务队授旗仪式、广东省“益企共赢”计划全省推广签约仪式等。
会议现场还发布了《广东省保险业赋能新质生产力调研报告》,全面梳理广东科技保险发展现状,认为当前广东科技保险发展已从提供传统保险产品向提供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转变,建议从政策、机制和能力建设等层面做好协同保障,持续优化科技保险产品服务供给,为广东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2024年,广东发布了 “科金15条”。作为科技主管部门,近一年来,广东省科技厅在推动政策落地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当前,广东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特别是在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机制方面还存在哪些堵点和难点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世文进行了回应。
吴世文表示,省科技厅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技金融的有关决策部署,围绕 “科金15条”相关政策要点,从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方面推动政策落地实施,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
其中,积极推动各类政府投资基金联动发展,发挥政府性投资资金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广东省关键技术领域和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形成国有资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S基金等组成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活水”。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2466家、管理基金数约1.2万只,均居全国首位。2024年广东各级政府引导基金(产业类和创投类引导基金)已认缴规模达4306.11亿元,居全国第二。
截至2024年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1.3万亿元、1.6万亿元,同比增长7.2%、7.0%;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2%。
吴世文表示,工作中也发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还存在一些堵点和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广东省科技厅将积极构建服务全省科技创新的科技金融体制“广东实践”——
完善政府性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制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明确政府性创业投资类基金优先支持科技创新,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省级层面,对双创基金单列管理,针对性、差异化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不优先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
建立科技金融信息数据跨部门共享机制。和相关部门一起推动建设省级政务数据跨部门开放共享平台,统筹归集科技、工信、税务、司法等部门数据资源,并向金融机构开放企业信用画像查询权限。加快整合省内各类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数据归口和数据标准,加快建立市场认可的、统一的科技金融数据平台体系,弥合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之间的“信息鸿沟”。
制定出台精准化科技金融专项支持政策。借鉴上海、浙江等省市做法,制定出台有关企业风险投资、科技保险补贴等方面的专项支持政策,引导科技金融细分行业快速发展。完善对S基金的配套支持,积极支持设立S基金,联合社会资本打造S基金集群,开展科技金融新一轮改革,努力破解科技金融产业融合的堵点、难点。简化国有股权转让流程,允许国有创投机构通过协议转让、份额拆分等方式灵活退出,豁免部分审批环节。